<address id="d1nl7"></address>
    <form id="d1nl7"></form>
    <address id="d1nl7"></address>

    <address id="d1nl7"></address>

        <address id="d1nl7"></address>

        <sub id="d1nl7"></sub>

  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d1nl7"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   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
                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
                 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
                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

                  河北省正定县:老城新村两相宜

                  时间:2022-10-15 15:00:00来源: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:张琼文

                 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是农业大县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县工作期间,高度重视“三农”工作,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、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。正定县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航向接续奋斗、阔步前行,按照中央和河北省、石家庄市各项决策部署,以“整洁、有序、舒适”为目标,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,推进创建美丽乡村建设,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大幅提升。

                  搜狗截图23年02月17日2042_4.png河北省正定县正定镇战村扎实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,“出门见园、抬头见绿”成了村民们最切身的感受。

                  厕所改建  做实“里子”

                  在距县城7公里的曲阳桥乡西里寨村,身患肢体残疾的范宏霞一家三口生活简单而幸福,家里电视、冰箱一应俱全,还用上了水冲式厕所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轻轻一按,污物就被水冲走,跟城里一样。”范宏霞比划着手势,满足地笑着说。新卫生间干净整洁,墙壁贴着瓷砖,完全不见以前农村茅厕的样子。改厕时,县里给每户补贴最高1100元,范宏霞基本不用自己负担费用。

                  几年前,范宏霞说起厕所还直叹气。以前的茅厕粪池朝天,苍蝇滋生,一到雨雪天,地面变得泥泞不堪,如厕十分不便。

                  告别茅厕的同时,范宏霞家的粪污处理也升级了。正定县建设多座农村厕所粪污集中处理设施,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厕具维修、粪污清掏服务队,村民只需支付20-30元,就有抽粪车到家中抽取粪污,运走集中处理。

                  为了让农村更美,正定县把改厕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“细胞工程”来抓,按照数量服从质量、进度服从实效、求好不求快的工作原则,从今年5月起开展农村问题户厕及学校等公共厕所全面摸底排查“回头看”,对年久失修、标准不高等问题逐厕建立提升台账,确保9月底完成问题厕所改造提升,实现动态清零。

                  目前,正定县全域完成农村厕所改造,累计改造提升户厕63040座。同时,着力建立农村户厕粪污长效管护机制,促进粪污无害化处理、资源化利用,实现“厕具坏了有人修、粪污满了有人抽、抽走之后有利用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垃圾处理  “有我一份责任”

                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政府引导,群众参与。正定县财政每年投入4000余万元,聘请保洁公司对全县村庄进行日常保洁,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。政府投入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成效。这从曲阳桥乡周家庄村可见一斑:村里绿道干净整洁,村居焕然一新,一幅和谐的美丽乡村宜居图景尽收眼底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村里环境大变样,让俺们幸福感满满。”村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眼前的变化,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需要更长的过程。

                  周家庄村从唤醒村民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做起,参照网格化管理的做法,创新推出“排长制”,以一排房屋七个家庭户为单位,在全村安排58位“排长”,对各排各户卫生情况进行监督,对违规乱堆乱放垃圾3次的挂“黑榜”通报,同时对主动参与垃圾分类、表现优秀的个人和集体,给予表扬奖励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有了这个奖惩机制后,每家每户都想全力维护‘七户小团体’和整村的卫生环境秩序,大家彼此你追我赶、互相争先,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。”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宁宁表示。

                  村民们告别旧的生活方式,换来的是生态经济效益。在周家庄村的“垃圾兑换银行”里,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将废弃的纸箱、饮料瓶等物品拿来回收,由管理员登记并累计积分。《兑换与计分累积奖励办法》规定:卫生考核6分换一包纸巾,垃圾兑换累计40分换1块香皂……垃圾兑换让垃圾有更好的“归宿”,回收垃圾产生的收益反过来用于补贴“垃圾兑换银行”,实现运转的可持续,一举多得。

                  不只是周家庄村,目前,正定县在全县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置,推动各村建设“垃圾兑换银行”,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。

                  村庄整治  从乱到治

                  正定县以私搭乱建、违章建筑专项整治为抓手,开展村容村貌整治,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再提升。

                  地处偏远的战村走过一条“从乱到治”的曲折之路。“前些年,村民很多摩擦争吵都因为屋前一块地而起,一些矛盾一拖再拖成为难题。”战村党支部书记高峰峰说,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,村里开始动真格、打硬仗,凡是超出自家“三分地”建柴房、粮仓或堆放杂物的,都动员村民拆除。

                  一开始村民们不理解不支持,多年担任村妇联主任的高枕姐自告奋勇“打头阵”,带头拆除临时建房,清理屋前屋后杂物,她说:“政策实施不能搞特殊化。从我自己做起,群众才能心服口服。”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头,村民们积极行动起来,主动自查自拆。“整治”之后还要“根治”。“经过村民集体商议,‘搞好村容村貌’‘不准擅自侵占集体土地和房屋’写进我们的村规民约,作为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,让人时时警醒敬畏。”战村党支部副书记赫海燕表示。

                  在“拆”的基础上,战村在绿化、亮化、美化上下功夫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村民们陆续修老房,建新居。然而,村庄的过往依然值得怀念,于是,村里对闲置老屋修缮加固,办起村史馆,馆内继续沿用老旧的木制窗棂、老式桌椅,陈列了多件向村民征集来的老物件,灰耙子、犁……村史馆在过去与现代之间搭起一座桥梁,成为老一辈和归乡探亲的人们追忆怀旧的地方。

                  这些年,赫海燕亲眼见证着村里人居环境逐年提升,农村小广场和小游园陆续建成,村民们出门见园、抬头见绿。村南曾有一片常年散发臭味的垃圾场,经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清理并重新铺整,这里建成一个游园广场,“变身”为村民们休闲健身好去处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目前,正定县结合清拆行动,新植树木7万余株,安装路灯2400余盏,美化墙体立面22.9万平方米,建设小游园、村庄标识等30余处,极大地改善村庄环境,提升村庄风貌。”正定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科科长郑永华表示。

  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张琼文
                  标签地方声音    
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部委省市

                  河北省正定县:老城新村两相宜

                  时间:2022-10-15 15:00:00

                  来源:中国乡村振兴网

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张琼文

                 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是农业大县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县工作期间,高度重视“三农”工作,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、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。正定县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航向接续奋斗、阔步前行,按照中央和河北省、石家庄市各项决策部署,以“整洁、有序、舒适”为目标,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,推进创建美丽乡村建设,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大幅提升。

                  搜狗截图23年02月17日2042_4.png河北省正定县正定镇战村扎实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,“出门见园、抬头见绿”成了村民们最切身的感受。

                  厕所改建  做实“里子”

                  在距县城7公里的曲阳桥乡西里寨村,身患肢体残疾的范宏霞一家三口生活简单而幸福,家里电视、冰箱一应俱全,还用上了水冲式厕所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轻轻一按,污物就被水冲走,跟城里一样。”范宏霞比划着手势,满足地笑着说。新卫生间干净整洁,墙壁贴着瓷砖,完全不见以前农村茅厕的样子。改厕时,县里给每户补贴最高1100元,范宏霞基本不用自己负担费用。

                  几年前,范宏霞说起厕所还直叹气。以前的茅厕粪池朝天,苍蝇滋生,一到雨雪天,地面变得泥泞不堪,如厕十分不便。

                  告别茅厕的同时,范宏霞家的粪污处理也升级了。正定县建设多座农村厕所粪污集中处理设施,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厕具维修、粪污清掏服务队,村民只需支付20-30元,就有抽粪车到家中抽取粪污,运走集中处理。

                  为了让农村更美,正定县把改厕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“细胞工程”来抓,按照数量服从质量、进度服从实效、求好不求快的工作原则,从今年5月起开展农村问题户厕及学校等公共厕所全面摸底排查“回头看”,对年久失修、标准不高等问题逐厕建立提升台账,确保9月底完成问题厕所改造提升,实现动态清零。

                  目前,正定县全域完成农村厕所改造,累计改造提升户厕63040座。同时,着力建立农村户厕粪污长效管护机制,促进粪污无害化处理、资源化利用,实现“厕具坏了有人修、粪污满了有人抽、抽走之后有利用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垃圾处理  “有我一份责任”

                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政府引导,群众参与。正定县财政每年投入4000余万元,聘请保洁公司对全县村庄进行日常保洁,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。政府投入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成效。这从曲阳桥乡周家庄村可见一斑:村里绿道干净整洁,村居焕然一新,一幅和谐的美丽乡村宜居图景尽收眼底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村里环境大变样,让俺们幸福感满满。”村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眼前的变化,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需要更长的过程。

                  周家庄村从唤醒村民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做起,参照网格化管理的做法,创新推出“排长制”,以一排房屋七个家庭户为单位,在全村安排58位“排长”,对各排各户卫生情况进行监督,对违规乱堆乱放垃圾3次的挂“黑榜”通报,同时对主动参与垃圾分类、表现优秀的个人和集体,给予表扬奖励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有了这个奖惩机制后,每家每户都想全力维护‘七户小团体’和整村的卫生环境秩序,大家彼此你追我赶、互相争先,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。”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宁宁表示。

                  村民们告别旧的生活方式,换来的是生态经济效益。在周家庄村的“垃圾兑换银行”里,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将废弃的纸箱、饮料瓶等物品拿来回收,由管理员登记并累计积分。《兑换与计分累积奖励办法》规定:卫生考核6分换一包纸巾,垃圾兑换累计40分换1块香皂……垃圾兑换让垃圾有更好的“归宿”,回收垃圾产生的收益反过来用于补贴“垃圾兑换银行”,实现运转的可持续,一举多得。

                  不只是周家庄村,目前,正定县在全县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置,推动各村建设“垃圾兑换银行”,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。

                  村庄整治  从乱到治

                  正定县以私搭乱建、违章建筑专项整治为抓手,开展村容村貌整治,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再提升。

                  地处偏远的战村走过一条“从乱到治”的曲折之路。“前些年,村民很多摩擦争吵都因为屋前一块地而起,一些矛盾一拖再拖成为难题。”战村党支部书记高峰峰说,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,村里开始动真格、打硬仗,凡是超出自家“三分地”建柴房、粮仓或堆放杂物的,都动员村民拆除。

                  一开始村民们不理解不支持,多年担任村妇联主任的高枕姐自告奋勇“打头阵”,带头拆除临时建房,清理屋前屋后杂物,她说:“政策实施不能搞特殊化。从我自己做起,群众才能心服口服。”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头,村民们积极行动起来,主动自查自拆。“整治”之后还要“根治”。“经过村民集体商议,‘搞好村容村貌’‘不准擅自侵占集体土地和房屋’写进我们的村规民约,作为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,让人时时警醒敬畏。”战村党支部副书记赫海燕表示。

                  在“拆”的基础上,战村在绿化、亮化、美化上下功夫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村民们陆续修老房,建新居。然而,村庄的过往依然值得怀念,于是,村里对闲置老屋修缮加固,办起村史馆,馆内继续沿用老旧的木制窗棂、老式桌椅,陈列了多件向村民征集来的老物件,灰耙子、犁……村史馆在过去与现代之间搭起一座桥梁,成为老一辈和归乡探亲的人们追忆怀旧的地方。

                  这些年,赫海燕亲眼见证着村里人居环境逐年提升,农村小广场和小游园陆续建成,村民们出门见园、抬头见绿。村南曾有一片常年散发臭味的垃圾场,经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清理并重新铺整,这里建成一个游园广场,“变身”为村民们休闲健身好去处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“目前,正定县结合清拆行动,新植树木7万余株,安装路灯2400余盏,美化墙体立面22.9万平方米,建设小游园、村庄标识等30余处,极大地改善村庄环境,提升村庄风貌。”正定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科科长郑永华表示。

  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:张琼文

                  推荐阅读
                  相关文章
                  专题专栏
                  联系我们|网站介绍|管理团队|欢迎投稿|杂志订阅|网站声明|
                  主管: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: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:《中国乡村振兴》杂志社
                 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:100028 投诉电话:(010)84297683
                  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国乡村振兴网:XXX(署名)”除与中国乡村振兴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我们联系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乡村振兴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。
                 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8061949号
                  主管: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: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
                  版权所有:《中国乡村振兴》杂志社 中国乡村振兴网
                  22选5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